近日,美团APP悄然上线了“团好货”服务,从页面布局看与拼多多较为相似。 不过,目前“团好货”的入口仍十分隐蔽,需要从美团APP主页的“更多服务”进入到次级页面,然后划分在页面底部的“生活”板块。 我测试了几个美团账号,也更换了下定位城市,但都能找到“团好货”的入口。简单判断,项目应该过了内测阶段,目前属于低调运营。 更值得注意的是,和美团主打的本地服务模式不同,“团好货”属于实物电商模式。 目前,其商品品类围绕食品展开,主要有水果、百货、零食、粮油和生鲜,价格区间在10元左右,不需要拼团,可以直接下单,全国发货。 不过,显然美团对“团好货”的期望很大。 美团APP对“团好货”的介绍是:团好货,优质产区,好吃不贵的水果,还有新奇特百货,全场一件包邮。 水果只是开始,百货才是未来。 那么,美团这次布局实物电商逻辑是什么?能否做成?又对淘宝、拼多多等意味着什么呢? 其实2013 年,美团就已试水电商业务。 2013 年 6 月,美团全资收购实物团购网站猛买网,随后任命其创始人张智勇为美团商品团购部总监,向COO干嘉伟汇报。 彼时,美团、大众点评、拉手等团购平台激战正酣,为了快速在团购赛道脱颖而出,美团们迫切追求各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,而实物团购作为餐饮、酒店等服务类团购的延伸领域,自然成为重点押注方向。 不过,实物团购业务早有更强大的对手入局。 2010 年 3 月,阿里推出网络商品团购平台聚划算,依托于淘宝网的巨大流量支持和优质的商家资源,2013年时,聚划算支付宝交易额已经突破354亿元。 而同期美团全年交易额仅为160亿,在成员光环下聚划算面前,也只能算是弟弟。 据亿邦动力此前报道,美团箱包类目的商家,在其经营的两年时间里,仅早期的销量还不错,每月可以达到 5 万到 6 万的销售额。随后,销售量开始下滑,只能在百元到千元的位置浮动。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BAT三成员对团购领域发起猛攻。 面对市场规模可能**过零售电商的本地和同城市场,成员们自然不会放过。阿里“聚划算”增加线下区域化团购业务,正式加入“千团大战”;腾讯系F团与高朋网业务合并,集中力量发力团购;百度则全资收购糯米网,百亿资金押注团购赛道...... 几经千团大战,侥幸存活的美团们,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,但巨大压力也要求他们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。 2016 年 5 月,美团发布公开信,其中提到:“ 8 月 1 日后将不再对购物频道进行推广。原商品交易团队将调整至外卖配送事业群孵化新业务。” 自此,美团**对电商的进军宣告破产。